新快报讯 37岁的陈先生正值壮年,常常熬夜应酬、烟酒不断,但从来没想过中风病竟离自己这么近。某天早上起床后,陈先生突觉左侧手脚无力,自以为是宿醉未醒没有重视。第二天再起来时就发现左侧肢体完全不能动了,话也讲不清了。送至医院颅脑MR检查提示“右侧放射冠梗塞急性期”,诊断为“脑梗塞”。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针推康复科周国平主任团队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卒中单元诊疗模式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的康复后,目前陈先生能单独缓慢步行。
37岁的陈先生常常熬夜应酬、烟酒不断。2020年8月8日的早上,他起床后觉得左侧手脚无力,自以为是宿醉未醒没有重视,但慢慢觉得肢体不太对劲,速至社区医院查颅脑CT未见明显出血,测血压200/120mmHg!医生开了点药,把血压降下来一点,陈先生肢体乏力的症状稍微缓解一些了。怀着侥幸心理的陈先生认为是自己太累了,拒绝了住院治疗的建议。可是第二天再起床时就发现左侧肢体完全不能动了,行走困难、讲话不清楚,胸闷、头晕胀痛、恶心呕吐、饮水呛咳、大小便失禁。
陈先生立刻叫救护车到当地医院急诊就诊,颅脑MR提示“右侧放射冠梗塞急性期”,诊断为“脑梗塞”。住院给了相应的对症处理后,陈先生的病情趋向稳定。为了寻求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他从深圳来到了广州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针推康复科。
“刚来广州的时候正好是发病一个月,左手仅仅可在床面稍平移,左下肢可稍抬离床面,言语欠清,偶尔喝水还会呛咳,整个人精神比较疲倦,对于治疗也缺乏信心。”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针推康复科周国平主任介绍。
入院后,周国平主任立即组织集体会诊,由中医、西医、针灸、推拿、康复、护理等不同学科专家共同接诊陈先生,接诊人员从各自不同学科进行有针对性的询问和体格检查,提出各自专业方向的诊疗方案,并进行集体讨论予确定了治疗方案。
周国平介绍,集体接诊是中风康复单元诊疗模式的最大特点,其不同于传统的单个医生接诊病人,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带领科室团队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以中医整体思维为指导,辨证论治,将针灸、推拿、康复、营养、心理等多学科技术和治疗手段纳入诊疗方案,各个学科人员在集体接诊过程中各抒己见,最后形成一个极具中医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同时结合单元管理模式,将诊疗模式由“单学科、单手段、单方法”转变为“多专科协作、多手段联合的诊疗单元”,将中风病所有的康复治疗方法与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中西医结合康复单元。
参加集体接诊会议后,陈先生对自己的康复方案也有了充分地了解,增强治疗信心的同时,也增强了康复的主观能动性。随后,周国平主任团队针对陈先生的病情,采用了全经针刺、雷火灸、推拿、肢体训练、手功能训练、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经颅磁刺激的脑功能循环治疗、等速肌力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治疗手法,经过一个疗程的康复后,目前陈先生能单独缓慢步行,正在进一步康复中。
什么是中西医结合康复卒中单元诊疗模式?
周国平主任介绍,该诊疗模式的核心内容是集体接诊和单元康复。集体接诊是由中医、西医、针灸、推拿、康复、护理等不同学科专家共同接诊。单元康复就是将集体接诊所形成的康复方案中的所有的技术和方法,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单元,在实施康复治疗时,均严格按照单元内的技术和方法进行。
据介绍,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针推康复科2015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为首批19个中医诊疗模式试点单位之一,每年均按照单元诊疗模式实施方案开展了大量工作,不断完善规范中风康复单元诊疗模式,明显缩短了患者就医时间,降低诊疗费用,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肯定和信赖,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先后发布《关于通报表扬2018-2020年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的通知》、《关于通报表扬中医药系统2018-2020年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的通知》,针推康复科荣获全国中医药系统改善医疗服务临床路径管理先进典型科室,针推康复科周国平主任分别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全国中医药系统改善医疗服务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先进典型个人。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黎健鹏 朱钦文 周靖婷 彭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