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韧乐观的杨奶奶,与肾病共舞的勇者,她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每位肾病患者
这是一个爱与信任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病友杨奶奶(化名)。
今年78岁的杨奶奶的人生历经坎坷,经过女儿突然去世、女婿和亲家公相继离世等打击后,她肩负起了整个家庭重任。由于日夜操劳照顾生病的丈夫,她自己身体也相继出现问题,丈夫的离世就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她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是孙子给了他继续活下去的理由,他努力克服身体障碍,竭尽所能地照顾孙子。
2019年的春节,杨奶奶出现了面颊和双下肢重度水肿,来到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科寻求治疗,汪晓娟博士严肃的告诉她:“因为重度的水肿,已经并发心衰,您现在必须透析,如果不透析,您的生命质量将会严重受到影响!”
她拿着手机不知道该怎样跟孙儿说,想回家过年,却又不能回去。这一年,杨奶奶第一次接触透析,从第一次不可置信到后来逐渐接受;从学会留24h尿,到第一次插管......杨奶奶把自己全部交给了肾病科的医生和护士,积极配合治疗,及时反馈病情变化,按照医生要求做好饮食作息。医生采用透析处理杨奶奶体液过多的问题,用精准的方案控制血压血糖,并联合中医中药方法调理她的体质,在护理的照顾上,护士用精心、细心、耐心、爱心帮助杨奶奶度过治疗过程中最困难的日子,让她重拾信心,战胜疾病。
从最初留置临时透析导管到改用长期透析导管治疗,从每天做透析到隔天一次透析,再到如今透析管拔出。在过去的这四年中,杨奶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用乐于助人的精神充实自己,以坚强战胜病魔,赢得新的生命。
现在,每年复查时,杨奶奶都会来医院鼓励其他患者配合治疗,就像一个科普宣传员一样,用自己的故事鼓励着每一位患者。她就像太阳一样,用自己的乐观和大爱照耀着自己和他人。
杨奶奶在病友交流会分享透析故事
肾病科医生、护士在病友交流会作科普讲座
肾病的开始,绝非偶然!做好这四点
肾病科聂晓莉主任介绍,据统计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10.8%,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当前,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已达1.2亿。高龄肿瘤、妊娠患者患肾病综合征风险增高,儿童至老年人均可发病。好发人群包括有:肥胖或超重者;长期高糖、高脂饮食者;免疫力低下者、不规范用药者。
一、先天性因素导致肾部疾病出现
是指有些人出生后出现营养不良或身体机能异常,可能会伤害肾脏,造成肾部疾病。这一类人群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体内营养的补充,且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二、病毒感染也是导致肾部疾病的原因之一
如果肾病出现,会直接导致肾脏组织受到严重损害。而且还会引起以病毒为抗体的一些其他疾病,例如: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会导致肾部疾病更加严重。
三、饮食不合理,最终导致肾病
出现肾部疾病,与平时的饮食息息相关,高盐高脂饮食长此以往加重肾脏负担,减少代谢,导致循环电解质紊乱也是导致肾病的重要原因。
四、过度疲劳也是导致肾部疾病的杀手
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导致身体各个器官不能够正常的休息、代谢、排毒,从而加重循环负荷,尤其是肾脏的工作负担,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肾脏发生改变。
如何预防肾病,记住六条
肾病科聂晓莉主任介绍,预防肾病,做好以下六条。
1.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喝水,及时排便排尿。
2.一年检查一次,早发现早治疗,防止尿毒症等疾病的发生。
3.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内衣裤常换洗,预防尿路感染。注意健 康的性生活,没有规律的性生活对肾脏的伤害也非常大。
4.加强身体锻炼,可晨起做八段锦,增强呼吸功能锻炼及腰部肌肉锻炼,固肾立气,提高免疫力。劳逸结合,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5.谨慎用药,对肾脏有副作用的药谨遵医嘱服用,不可多吃、乱吃。
6.疾病不可怕,积极配合治疗,谨遵医嘱,规范饮食,保持乐观的心态。
文 周雅洁 李晓红 魏涵博
专家简介
聂晓莉 肾病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抗疫好医生
医学伦理委员会主委。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师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罗仁教授,长期从事肾脏病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现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药协会肾病中药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传统医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衰竭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痛风专业委员会常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市级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一作或通讯作者SCI论文6篇,副主编专著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
医疗擅长:中西医结合规范化诊治急慢性肾衰竭、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肾小球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痛风性肾病、中药配合透析治疗尿毒症等。